【B01】从散户到机构:解码市场参与者的博弈,你真正的对手是谁?

市场的交易主体:散户与机构

  • 根据数据研究,在2000年左右,市场交易主要由人工操作的,但是2010年后,高频交易(HFT)机构主导了市场,占成交量70%以上,这些机构通过毫秒级甚至微秒级的算法操作市场,而散户的成交不到5%这也就意味着你做了100次买入,真正从散户手中买到的可能只有五次,其余95次都是从机构那里接过来的。


机构的运作逻辑:赌场优势

  • 机构并非每笔交易都赚钱的,而是通过“赌场优势”实现长期盈利,总有人认为机构就是100%胜率,机构只要出手就一定赚钱,市场中90%以上的成交量是由长期盈利的机构主导的这些机构通过数学模型和算法交易,以极小的数学统计优势持续盈利,它们就像一个赌场一样,不需要每笔交易都可以赚钱,但只要整体胜率略高于50%左右,就能通过大量交易获利。

  • 高频交易机构运行数百个、数千套策略,有的能赚钱,有的会亏损,最终通过统计数学优势来实现稳定的收益。

  • 根据加拿大中央银行研讨会论文,展示了高频交易机构的盈利分布(60%的机构不赚不亏,部分激进策略机构赚取了高额利润,部分亏损机构会被淘汰),所以即使是机构,也有强弱之分,大量无法盈利的机构会被市场淘汰历史上,无论是2008年的次贷危机,还是2023年美国的银行破产事件,弱势机构总是难逃出局的命运。


机构无法操纵市场:逻辑与法律的双重限制

1. 资金限制:

  • 有一些人认为市场是由机构操纵的,甚至认为K线是机构用来“收割”散户的工具,但这种观点并不成立,至少在深度特别大的市场不现实,如果是在深度较差的市场中,可能经常出现这种情况。

  • 就以E-mini S&P标普500迷你指数期货为例,分钟级别的K线成交量通常高达2000张合约,约等于5.4亿美元,要操纵一分钟图上的5根K线,需要至少64亿美元,而15分钟图表上的15根K线更是需要超过1200亿美元。

  • 即使是马斯克来了,应该也没有能力动用如此庞大的资金去操纵市场,再者来说,市场中的每一笔成交都需要对手方就算如果有机构成功操纵了价格,另一半资金同样来自聪明的交易者,他们不可能轻易让对手方获利的。


2. 法律限制:

  • 美国法典第七篇禁止市场操纵行为,如“谎骗”(spoofing)或“抢先交易”(front-running),金融监管机构(如FINRA)严格规范了市场行为。

  • 市场是众多机构博弈的结果,非单一机构可控,阴谋论(如“庄家操控”)不符合逻辑,但是还是要区分市场例如加密货币就存在操纵性问题。


消息盒子

# 暂无消息 #

只显示最新10条未读和已读信息